冬季养生保健
发布:xxxhyywb浏览:9028次
一、冬季气候特点“寒冷、干燥、风大”
万物有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变化规律。面对这个气温骤降、风大干燥的季节,身体的各部位也变得脆弱;有的很怕冷、有的则需要休息……
1、早睡晚起
立冬之后生活起居调养应该以“养藏”阳气为重点,平日早睡晚起、待日出后再起床,增添衣物、防寒保暖。
2、勤开窗通风
冬天因为天气寒冷,所以家里一般会紧闭门窗,很容易造成空气不流通,滋生细菌,所以,每天早晨、中午和晚上应该各开窗通风20分钟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3、适当运动出点汗
冬季要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,切忌不要过度,要注意动静结合,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,汗多泄气,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。
二、冬季健康隐患
“心脑血管、呼吸道、胃肠”
冬季温度降低,人体阴气较盛,阳气虚弱,易受寒气侵袭,刺激人体血管收缩、痉挛,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,心脏负荷增加,加上冬季手冷锋影响空气聚集污染物不易疏散,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也相对较高。而且天冷胃口大增,人们讲究食补加餐。补品多是油腻食物,会加重肠胃的负担,导致消化不良,胃堵、胀气。如果餐桌上冷热食物混杂,频频喝酒喝饮料,很容易出现腹痛、腹泻、腹胀等胃肠不适症状。
冬季健康隐患。
1、心脑血管疾病血管最怕硬
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,而且出汗减少,从而刺激血压上升。人体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、血流加快、血管的外围阻力增强、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。此外,寒冷时人的活动量减少。脑、心肌、内脏血液灌流也因而减少,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。
2、肠胃病胃最怕冷
冬季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,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,胃酸分泌增加,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,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会出现下降。此外,由于气候转凉,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,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,导致胃肠病的复发,尤以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消化道出血、功能性肠病等疾病最为常见
3、呼吸道疾病肺最怕脏
冬季天气寒冷,容易引发各种疾病,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最高。不但容易诱发急性呼吸道感染,而且患有慢阻肺的的病人也更易老病复发或病情加重,还容易并发肺炎和呼吸、循环系统衰竭,甚至威胁生命
三、冬季养生方法“活血通脉、调理脾胃、滋阴润燥”
冬季,养生主要讲究“藏”。《皇帝内经》中冬季养生谈到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”
冬季饮食调理温热御寒食品为主,辅以养阴之品。
多吃温补食物:狗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韭菜、香菜、胡椒、花椒、葱姜蒜、红糖、糯米、松子、香菇、核桃、大枣
适当配合滋阴食物:莲藕、淮山药、白萝卜、梨、莲子、芝麻等,有助养阴生津,防止温热太过。
四、冬季养生汤“活血通脉、调理脾胃、滋阴润燥”
俗话说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,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。但药补不如食补,食物滋补往往是最健康也是最有效的。为大家推荐几款冬日养生汤,为冬日的严寒带来些许的温暖。